"金融离开产业是伪命题。中民石材用金融+科技赋能石材产业,实现“产业+金融+科技=产融科技·FinInTech”的创新商业模式,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石材产业集团、石材产业基金!"
——中民石材邱尚启董事长
在刚刚过去的第十九届厦门国际石材展期间,由同济大学、中国创造学会、全国工商联石材业商会联合发起,全国工商联石材业商会矿山委员会、中民石材产业集团、中民-同济石材产业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石材产融科技论坛&矿业联盟大会暨中民石材品牌发布会现场,中民石材产业集团邱尚启董事长围绕“金融赋能”主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。本文根据邱董演讲内容,整理摘选了重点内容与读者分享。
为何从金融业重返石材业?
在邱董近30年的金融履历中,石材如影随形,贯穿了他三分之二的职业生涯;他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石材人,却一度助推了石材产业的升级整合发展;他辗转泉州、水头、广州、云浮、北京等地,最终回到厦门,投身石材产业。“金融离开产业是伪命题”——这是邱董对自己为何从金融业重返石材业的回应。以筹建民生银行石材金融事业部为重要起点,结下他与石材的渊源,再至去年筹备成立中民石材产业集团,延续石材产业+金融+科技的时间,这不仅仅是情怀使然,更是使命在身。
邱董作为石材界“产融结合”的最早践行者,对石材产业发展有着自己更深刻的认知,他认为,在互联网时代到来、环保及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,石材产业变革的“前夜”已经到来。一方面,产业互联网已经成为新的发展方向,行业科技化的脚步正越行越近;另一方面,环保和技术的发展提升了行业的资本门槛,行业变革、整合已迫在眉睫,石材行业呼唤一个整合平台的出现。邱董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了详细解读。
从金融角度看石材
从金融的视角来看,目前,石材界的金融介入饱和度远远不足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金融对产业的介入以债权为主,而且股权投资相对有限
极少有专业的资本资金进行产业投资、投入
目前各类对石材界的金融服务大都是碎片化的,未能在产业链体系上进行全面的支持
金融方面的支持不足,主要还是产业自身的发展原因导致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:
行业进化速度慢
近年来,国内各行业的发展速度极快,整个商业形态和商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,比如网络购物、数字支付、快递物流等都改变了各个商业的形态。而石材行业的进化速度相比其他行业则慢了许多。一方面,石材人的观念进化仍显缓慢,大多数人都还停留在产品思维,停留在“买大板、卖大板”的观念中,尚未能进化成为“企业思维”、“行业思维”,没能从企业、行业的角度去全面审视自己,更遑论以“跨界思维”思考问题。
更高跨度的思维才能带来跨越式的发展思考;而因为思维的禁锢,具体的事务开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。体现在业务模式上,对商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的整合程度低,在行业内科技的应用程度低,整个行业进化速度偏慢。
产品非标,经验门槛高
石材产品具备天然“非标”属性,不仅不同石材之间千差万别,同品类的石材甚至同矿口的石材都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。因此,石材行业的经验门槛极高,非行业内的人对石材都是雾里看花,水中看月,难以弄的明白。石材的“非标”是其作为建材的核心魅力之一,但也对石材走出自身圈子、更好地融入整个建材圈,乃至跨出建材圈融入金融圈带来了很大的障碍。未来的石材发展必然是在“非标”中寻找可以识别、可以量化的“标准”,才能加大跨界的沟通,进一步实现发展。
环保问题
环保话题可谓是石材界近年来的核心话题之一。因为环保问题被关闭的矿山、工厂不计其数,行业受挫极为严重,同时也给外界一种错觉:石材行业是重污染行业。这对行业发展极为不利。但究其本质,若处理得当,石材行业本身并不会造成巨大的污染。
石材行业的污染是物理性污染,主要是矿山废渣、加工粉尘,粉尘等造成的废水污染,以及部分的噪音污染。矿山废渣可以再次加工利用,粉尘通过湿法作业可以消除,废水通过沉淀即可处理,噪音通过设备的升级、厂房的改造也可以达到环保标准。可以说,在各个矿产、建材行业中,石材行业的污染治理难度是很低的。近年来,环保问题凸显的是原先行业粗放式的发展经营带来的弊端。石材行业的环保通过理念先行,技术支撑,资本助力,是可以构建绿色矿山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,实现绿色发展的。
有效宣传不足
石材人的圈子不大,各类宣传也往往集中在业内,而业内宣传其实称不上有效宣传。就对于石材行业的长远发展而言,以下几个方面的宣传尤为不足:
对金融界的宣传不足。银行、资本机构对石材的印象停留在“污染行业、传统行业”,甚至认为石材企业因为环保等问题,随时可能被关停,因此对石材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远远不足。
对终端用户的宣传不足。终端业主对石材的认知与喜爱是拉动石材需求的核心力量。石材行业内的互相买卖并非石材行业真正的销售,唯有对终端用户的销售才是“真销售”。对比瓷砖,石材行业对终端客户的宣传严重不足,已经成为石材行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。
设计师对天然石材的应用和理解不足。设计师是石材业与终端用户之间的重要桥梁。石材的天然美感也需要设计师的才华才能体现的淋漓尽致。而当前设计师对石材的理解并不够,大学院校、设计院等对石材并没有专门的课程。石材人虽然重视设计师,但与设计师的沟通还缺乏系统性的有效手段,未能做到有效宣传。
中民石材如何以产融科技赋能产业
邱总对石材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后,进一步向嘉宾介绍了中民石材的定位与业务方向,并表示中民石材愿助力石材行业的发展升级。
中民石材六大核心业务板块为:
产业投资
该板块主要为长期的产业方面的整合与投资,主要包括全球矿山投资与全国专业市场投资。矿山投资主要是针对国内外矿区资源的整合、并购与股权合作,实现资源端的整合。专业市场投资则主要针对常住人口五百万以上的城市,进行线下实体的投资布局,实现对各重要城市的产业支撑。
总部基地建设
在厦门市政府的支持下,中民石材拟在翔安打造一个石材行业的总部基地,使之成为全球化石材企业的总部基地、大中型公装的整合平台、建筑、设计院校的实践基地、石材产品的展示中心以及设计师的沟通交流中心。
全产业链金融服务
中民石材借助自身金融优势,与金融机构合作,为石材产业链提供全方面的金融支持服务,包括订单融资、控货融资、设备融资、进口开证等综合性金融服务。
产业投行业务
主要包括石材产业基金管理运营、石材产业兼并收购顾问、石材企业IPO投行顾问、矿山资产评估顾问等服务。
中民-同济石材产业研究中心
中民石材与同济大学共同成立“中民—同济石材产业研究中心”,共同推进石材产业BIM研究、绿色矿山及废弃矿山整治修复、产业园区规划、创意设计、智能制造、行业标准制定、石材产品检测等多个方面的“产、学、研一体化”研究,推动石材行业的科技应用与发展。
石材产业数字信息中心
当前建筑技术正在面临一场由2D向3D转化,由CAD向BIM技术进化的变革。而石材产品由于其“非标”属性,尚未能纳入到BIM数据库中。而未来的石材应用脱离了BIM技术,市场份额可能会受到巨大的冲击,因此,对BIM技术的石材应用研发,进而将其与智能制造、矿山开采连接,构建一个新兴的数字化产业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。中民石材将对该方向进行深度的研究与发展。
当金融与科技植入产业,业态如何进化与重塑
就石材产业的未来发展而言,邱董认为石材产业依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。他表示,在中国80%的家庭财富集中在房地产,80%的农村也将会实现城乡一体化,未来的建材需求量非常巨大。而天然石材应当如何在建材中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?邱董认为,通过资本与科技的助力,石材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。具体展开来讲,包括如下几个方面:
通过资本抱团,汇聚产业与资本的力量,实现跨越发展。当前的石材行业已经不能再是低成本、小投入、经验式的低门槛发展,而必将是整合式、环保型的高资本门槛发展。通过资本抱团,实现资本与产业的深入融合,是石材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BIM技术应用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石材作为建材的一部分,必须紧随建筑技术的发展。BIM技术已逐步成为建筑师、设计师的运用工具,必然会重新定义订单的入口,重构行业生态。
绿色矿山的建设与发展。绿色矿山是实现资源获取与自然平衡的核心关键,绿色矿山的建设关系着石材资源本身的获得,其构建体系也将重构资源获取的模式。
智能制造的发展。生产制造是连接资源与应用的核心节点,智能制造则是提升行业整体效率的关键。智能制造的发展将会重构整个行业的生产业态。
线上技术+智能制造+新型石材专业市场,将重构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模型,实现订单与生产、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,以数字化提升行业效率与服务体验。
石材产业“Q-F-C”经营模式
邱董对石材产业的未来理解为“Q-F-C+T+F”的运营模式。他表示,“Q(Quarry) -F(Factory) – C(Channel)”是当前产业链的基本形态。矿山(Quarry)是起点,是整个产业链的源头;加工制造(Factory)是将自然的石材资源转化为人类社会有效应用的核心节点;而产业链的终端——渠道(Channel)则是连接终端客户的核心。“Q-F-C”模式是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,而在“Q-F-C”的基础之上,植入金融F(Finance)与科技T(Technology)则是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。中民石材(CM Stone)未来将致力于“Q-F-C+F+T”的运营模式,为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!
中民石材产业集团始终以全球化的视野,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石材产业集团、石材产业基金,在变革的时代,“产融科技”的力量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。